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党建工作 医院科室 医务工作 护理园地 医学科教 就医指南 新闻中心 视频发布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心脏停搏都得心肺复苏?
心脏停搏都得心肺复苏?
发布时间:2019-04-09 | 浏览次数:3694

心肺复苏的目的,是首先为病人重新建立被动的有氧血液循环,以保障其重要脏器的供血,然后促使并期待病人恢复自主血液循环ROSC),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。

必须指出的是,并不是所有的心脏停搏病人都适合心肺复苏治疗。急救人员应该知道心肺复苏术的原理和适应症,避免对病人造成不适和伤害。

实施心肺复苏的先决条件——血液循环的运行

要知道心肺复苏的适应症,首先得理解血液循环的运行机制:

生命仰赖于持续运行的血液循环,血液循环则仰赖于持续的心脏搏动。

但是,血液循环的运行并不能仅仅依靠心脏搏动这一项因素,它由中枢神经、心脏、血管网、血液这 4 个系统共同参与形成。

4 个系统任何一个出现故障,都会影响血液循环,进而危及生命。

1. 血液循环的指令系统——中枢神经

中枢神经系统是血液循环的总指挥。位于脑干的心搏中枢发放心搏冲动,下传至心脏的起搏系统,从而使心脏搏动。同时中枢神经还发放血管紧张度调节指令,使血管的张力及舒缩适应人的生理需要。

如果中枢神经系统系统严重受损(如脑干出血或颅脑损伤等),不能正常发放指令,此时病人的心脏再好也无法搏动。

2. 血液循环的动力系统——心脏

位于窦房结的心脏的起搏系统,在心搏中枢的指挥下通常以 60~80 次/min 的频率不断发放电冲动,随着冲动的每次下传形成每次心搏。心搏的过程由以下两个系统的活动依次展开:

1)触发系统:

由电活动主导,像汽车的点火开关一样发动。窦房结发出的电冲动在下传时导致心肌细胞膜内的离子活动,首先除极,然后复极。

除极——当电冲动到达处在极化状态(也称为静息状态)的心肌细胞时,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突然开放,高浓度的离子从细胞内溢出,完成除极,除极时心脏收缩。接下来就是复极——机体的钾-钠-ATP 酶启动做功,把溢出的离子运回它们原有的地方,恢复心肌细胞的极化状态。

 

2)机械收缩系统:

在触发系统的作用下,心肌的收缩系统启动,通过电-机械耦联,在肌动蛋白和肌凝蛋白的参与下,使心肌纤维的张力及长短发生变化,产生收缩作用,在全体心肌细胞共同收缩及舒张的「合胞体」作用下,统一有规律地持续发挥泵血作用,让血液循环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心肺复苏是针对上述 2 个系统的,其中电击除颤是针对心脏的触发系统,消除杂乱的电活动,让窦房结重新主导触发;而心脏按压是代替心脏的机械收缩系统的,让心脏继续泵血。

需要指出的是:除极的前提是心肌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,因此除极基本不需要消耗能量。而完成复极是需要消耗能量(ATP)的,如果心脏停搏时间过长,心脏的能量势必极度匮乏,故心肌细胞无法复极,当然就无法进行下一次除极,心脏也就无法恢复搏动了。

临床上我们在院前心肺复苏时经常看到这种情况:到现场时,起初病人的心电图是直线,经过心肺复苏,不少病人出现了心电活动(电机械分离、低振幅及低频率室颤等),但仅此而已。无论抢救者如何努力,病人就是没有心肌的机械收缩。有时经过心脏按压和应用肾上腺素等措施后,病人出现了室颤,但是一经除颤,病人的心电图又回到直线状态。这些情况屡见不鲜,为什么?

因为心搏的触发系统(电活动)耗能及需要的能量较少,所以经过抢救相对容易恢复。而机械收缩系统的工作则需要较多能量物质(substrate),因此恢复起来十分不易,特别是心搏停止持续时间过长,病人的心肌将失去机械收缩的能力,此时复苏成功的可能就十分渺茫了。

因此,CPR 越早越好,晚了病人的心脏就因能量物质的耗竭,而丧失恢复主动心搏的能力了。除颤也是一样,除颤除的是心脏的全部电活动,但如果病人的心搏停止时间过长,其心肌已经没有起搏或机械收缩能力,任你电击多少次都是枉然。

因此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尽可能早的实施 CPR,同时尽可能早的实施电击除颤,就是这个道理。

3. 血液循环的容纳系统——血管网

血液循环的重要前提是必须在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中方能进行,这个系统就是遍布全身的血管网。可以说,人是由血管组成的,我们的全身密密麻麻的遍布血管,人体没有血管的地方仅限于牙釉质和头发。

如果把所有的血管联成一条,其长度可达 9 万 6 千公里之多,能环绕地球 2 周。大血管的完整性对血液循环是必不可少的,一旦大血管的完整性遭到破坏,如严重外伤和主动脉夹层,血液循环势必受到严重影响。

4. 血液循环的传送介质——血液

血液循环运行的液体是血液,血液作为的载体,像传送带一样把各种营养物质送达需要的地方。如果没有足够的血液,各种物质的传送势必无法完成。

由上述机制,我们可以看到,心脏仅仅是构成血液循环的 4 项内容之一。

如果造成心搏骤停的元凶出在其他环节而不是心脏,急救者无论怎样心肺复苏都无济于事。



网站地图 Copyright © 2013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白银市中心医院版权所有 甘卫网审字[2013]第0003号  陇ICP备2022002956号-1 甘公网备案62040302000118号